這世上比父母更愛你的,是父母的父母。 作者:文溪(富書專欄作者),轉載請加微信fushulf 隔輩愛,是一種怎樣的體驗? 前幾天,一段12秒的偷拍視頻,看得千萬網友鼻子發酸。 吃完臨行前的最後一頓飯,爺爺奶奶送孫女到村口。 兩位老人偷偷抹淚,揮手目送孫女離開,久久不願離開。 彷彿只要他們不走,孫女就一直在眼前。 這一幕,樸實無華,卻直戳人心。 網友忍不住評論: “突然眼淚不止,人間親情最難割捨。” “流淚了,這種有爺爺奶奶關心的感覺好羨慕。” 有人説,這世上比父母更愛你的,是父母的父母。 確實是。 我們的一個要求,他們費勁全力也要達成; 我們的一聲歡笑,比他們吃了蜜糖還開心。 正如《隔輩親》歌詞所寫:“都説隔輩親,隔輩親在心。都説隔輩愛,隔輩愛在根。” 這樣的隔輩親,誰有誰就賺,賺得盆滿缽滿。 《外婆的道歉信》一書中講述了一個關於愛、原諒和守護的故事,其中外婆對於7歲外孫女愛莎的愛,讓我感動到落淚。 這是個古怪又瘋狂的外婆,她會埋伏在雪堆裏嚇唬鄰居,會半夜從醫院溜出去帶着愛莎翻進動物園看猴子,會朝警察扔屎球,會用彩彈槍射擊推銷員...... 然而這個四處惹麻煩的外婆卻是愛莎唯一的朋友,也是她心目中的超級英雄。 愛莎的爸爸媽媽離婚了,又各自組建家庭。 愛莎似乎成為一個多餘的人,幸好有外婆一直伴她左右,給她愛和呵護。 愛莎在學校裏過得也不愉快,她沒有朋友,高年級的三個女生討厭她,還故意扯壞她的圍巾。 正當愛莎為不知道怎麼跟媽媽解釋而悶悶不樂時,外婆開始發揮想象力為愛莎想辦法。 “我們可以跟你媽媽説,是你試圖阻止我爬上圍牆看猴子時,不小心扯壞的。” 愛莎點點頭,但心情依舊低落,因為她無法對學校女生的嘲笑釋懷。 外婆將她的情緒盡收眼底,心疼不已,用祕密語言對愛莎説: “總有一天,我們要把學校的那些廢物帶去密阿瑪斯(愛莎和外婆的祕密王國),把她們扔去喂獅子。” 聽到這,愛莎終於微微笑了。 她怎能不知道外婆所做的一切,都是為了讓她忘記在學校發生的不愉快的事呢。 “我不希望你因為圍巾的事情而記住今天,與其那樣,倒不如因為外婆闖進動物園而記住,這叫改寫記憶。” 外婆的話,讓愛莎的內心温暖而安定。 不管什麼情況,外婆都會站在愛莎這邊,為她去跟全世界拼命。 然而,超級英雄也有失去超能力的一天。 外婆因癌症去世,留給愛莎一項艱鉅的任務——將外婆的道歉信送給鄰居們。 其中有一封是送給外婆的老朋友“怪物”的,在信中外婆除了道歉,還拜託“怪物”保護愛莎。 這就是外婆最笨拙也最純粹的愛。 活着的時候,為了愛你,不惜與全世界拼命; 不得不離開時,也要找到一個替自己保護你的人,才能安心離去。 世間老人對孫輩的愛,大抵如此。 為了給孕期中的孫女補充充足的、綠色天然的營養,80多歲的奶奶帶着各種特產,來到孫女家。 半桶菜籽油,一隻老母雞,一兜鵝蛋,一袋蔬菜...... 這麼多東西,矮小的身軀是怎麼一步步背過來的呢? 我們不忍心想象。 但見到孫女的那個瞬間,她的笑容佈滿臉龐。 只要能給孫女吃,再苦再累,也值得。 擔心孫子的衣服洗不乾淨,更為了讓孫子穿着清爽舒服的衣服,奶奶為放寒假的孫子洗衣服掛30米。 衣服、褲子、鞋子,整整掛了30米長,成為院子裏最壯觀靚麗的風景線這。 得洗多長時間,耗費多少精力啊,但為了孫子穿着舒服,她甘之如飴。 何其有幸,能擁有老人至純至真的愛。 他們給我們的愛,最是無條件,只為付出不求索取。 他們願意為我們,燃燒最後一絲光亮。 《克斯維爾的明天》有這樣一段話: “其實真正的送別沒有長亭古道,沒有勸君更盡一杯酒,就是在一個和平時一樣的清晨,有的人留在昨天了。” 人生多的是無常,那個愛我們如生命的老人,也許會消失得令我們猝不及防。 去年7月,傅首爾在錄製節目現場崩潰大哭,因為外婆永遠離開了,而她卻無法回去看最後一面。 這是給過她童年唯一的温暖,陪伴庇護她長大的外婆啊。 她在微博寫下的文字,讓人淚目: “我的童年定格在涼牀邊你幫我抹桂花油梳小辮的瞬間,多年沒聞到清晨煤油爐的香氣,蛋炒飯涼了,再也沒人為我燉一隻整雞……家婆奶奶,走好,下輩子見到你,我會撒嬌的。” 世間最大的遺憾,莫過於“子欲養而親不待”。 老人們很堅韌,從苦難的歲月中走來,不曾向生活低頭; 他們又很脆弱,一個小小的感冒或磕絆,生命便不再有餘温。 所以,別總在他人的遺憾裏,憶起自己的擁有。 去年有一段時間,李子柒的微博停更55天,這對一個如日中天的博主來説是致命的,但她冒着如此大的風險也要照顧生病的奶奶。 熟悉李子柒的人都知道,她的童年不太幸福。 父親的早逝帶走家的温暖,繼母的苛待更讓她的生活雪上加霜。 多虧爺爺奶奶心疼她,把她帶回老家撫養,給她愛和關懷,讓她受傷的內心倍感藴藉。 隨着她的漸漸長大,奶奶也逐漸老去,為了方便照顧奶奶,李子柒選擇從城市回到農村。 一個院子,祖孫二人,三餐四季。 從前,你照顧我,如今換我來保護你。 最喜歡視頻中她的那聲”婆婆,吃飯咯”,那麼質樸又那麼温情。 奶奶愛吃醉蟹,她細細地剝出蟹肉給奶奶,還不忘叮囑不能多吃; 看爆米花時,為了防止奶奶受驚嚇,她迅速捂住奶奶的耳朵; 她還經常和奶奶話家常,説些搞笑的事情逗得奶奶哈哈大笑。 我是從小跟着外公外婆長大的。 媽媽身子比較弱,生下我之後更是元氣大傷,在我2歲多的時候患上慢性疾病,需要終身服藥,靜心調養,才能避免病情加重。 外公外婆為了減輕爸媽的負擔,也為了不再讓我飢一頓飽一頓,把我接到身邊撫養。 他們雖然沒能讓我過讓富貴的生活,卻為我的生命塗上最温暖的底色。 那時的我已經知道,家裏的錢要攢着給媽媽看病用,我不能像其他的孩子那樣,可以輕易得到喜歡的玩具和零食。 小夥伴們手中布娃娃,我也喜歡得不得了,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她們玩。 偶爾,她們也會讓我抱一抱,每當這時我都會緊緊抱住,愛不釋手。 我從不回家要東西,但是外公外婆總會看見我心底的渴望。 在我8歲生日那天,外公從臨鎮的集市上為我買回一個粉色的布娃娃。 我開心極了,一整天走哪兒抱到哪兒,一會兒看看,一會兒親親,晚上睡覺也捨不得放開。 我只顧着享受布娃娃帶來的歡愉,不曾想外公外婆為了買它犧牲了什麼。 從籌備買布娃娃開始,外婆每天編簍子的時間更長了,夜夜到十一二點,只為多編幾個多換些錢。 而外公走街串巷賣醬油醋,中午在外就沒再吃過一頓熱乎的燴火燒,只是就着水吃乾糧,還戒掉了旱煙,只為多省下一些錢。 他們背後的“小動作”,年幼的我並不能準確覺察,但我清晰地感知,我也是可以得到心愛玩具的小孩,我得到的愛並不比小夥伴們少。 外公外婆不善言辭,卻用最純粹的愛滋養着我,讓我明白:我是一個配得到世間好東西的孩子,是一個配得到珍貴和真愛的孩子。 因此,長大後的我或經歷職場的摸爬滾打,或被現實生活反覆摩擦,也從未想過逃避和放棄。 因為我清楚地知道即便全世界都拋棄了我,我的外公外婆始終在背後默默支持我。 無論何時,只要我回頭,總能望見他們在原地祝福我、等待我。 瑞典作家費雷德里克·巴克曼在書中寫到: “擁有一位外婆,就像擁有一整支軍隊。外孫或外孫女因此獲得一項特權:不管在什麼情況下,都有人站在你這邊,即使是你的錯。事實上,特別是你錯的時候。” 深以為然。 小時候犯錯,被父母責罵追打的時候,是誰把我們緊緊護在身後; 當我們受了委屈無人可哭訴時,是誰給我們拭去淚水,擁我們入懷; 當我們考砸悲慼難過時,是誰教我們不氣餒,再努力。 那些愛我們的老人們,就是我們最堅強的後盾,讓我們勇敢追夢,不必瞻前顧後。 無論多遠,常回去看看,陪他們聊聊家常; 無論多忙,打一通電話,聽一聽他們的聲音; 始終記得,我們的身後,有牽掛和等待我們的人。 公號轉載需經授權,並不得用於微信外平台 富書原創 | 轉發無需多言 | 轉載聯繫 fushulf授權 或許你還想看 作者簡介:文溪,富書專欄作者,第4期親子寫作實戰營學員,一邊前行一邊反思,育兒路上亦育己,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,新書《好好生活》正在熱銷,知乎@富叔,微博@富書,本文首發公眾號: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(ID:FranklinReadingClub) |
|